今年第16号台风“塔巴”(强热带风暴级)的中心已于08日08时50分前后在广东省台山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1级(3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7800帕。在这场防汛防险“大考”面前,大沙镇党委及下辖基层党组织冲锋在前,广大党员干部迅速集结、严阵以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绷紧安全之弦,以“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抓实防御细节,全力以赴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承诺落到实处。
“只有防而不实,没有防不胜防。”面对台风来袭,大沙镇党委、政府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以“快、严、实”的作风推进防御工作。一是部署快、体系活。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台风防御,抢抓登陆前的“黄金准备期”,严格执行县镇村三个联系台账制度和24小时应急值守、领导带班机制,全面激活镇村二级防汛应急指挥体系,通过“层层压责、闭环管理”确保防御措施精准到户、落实到人。
二是排查严、隐患清。9月7日,开平市政协副主席黄婉慈直奔大沙镇关键风险点,先后深入鱼鳞坝工地、西湾村地质灾害点、圩镇在建工地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镇应急办同步聚焦高风险区域,对横水村、群乐村等地质灾害高风险点,榄坑、急水田等野游点及在建工地逐一核查,并提前完成山洪灾害高危区19名群众的转移劝诫,从源头阻断风险;各村也迅速行动,对村内危房、无人居住楼房开展全覆盖、无死角排查,在房屋周边醒目位置拉设红白相间的警示警戒线,形成闭环防护区域。
三是保障实、底数明。镇级31人应急救援队伍与镇村两级200余名应急力量提前集结到位;针对“三断”风险,向3个易受灾村前置卫星电话,向高风险村配备370对讲机,确保通讯“不中断”;全镇15个村(居)委会均配齐救生圈、折叠床、粮食等应急物资,实现“物资备在险前、力量守在险前”。
“台风过后即战场,清障保通刻不容缓。”台风过境后,大沙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从“防御模式”切换至“恢复模式”,以“快响应、强协作、实成效”推进路障清理工作,全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与生产生活秩序恢复。一是响应快、行动早。明确“优先清理主干道、重点保障生命线”的工作思路,积极联系上级交通运输部门,迅速开展路障清理、屋顶铁皮加固工作。同时组织党员干部通过村广播、微信群向群众发布“安全提示”,提醒避免靠近未清理的危险路段,确保工作“忙而不乱、有序推进”。
二是协作强、覆盖广。激活党员先锋力量,党员骨干、驻村第一书记、选调生主动对接各村需求,协助对镇内主干道、乡村小路的倒伏树木、断裂树枝、散落广告牌等路障展开“拉网式”清理;各村(居)发动村民志愿者参与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小型路障清理,形成“镇统筹、村落实、群众参与”的协同格局,累计清理主次干道障碍30余处,疏通乡村小路15条,打通多条“出行堵点”。
三是保障实、成效稳。针对清理过程中发现的路面坑洼、排水口堵塞、电线(通讯)杆等次生隐患,同步登记造册,协调市政部门跟进修复;清理完成后,各村(居)安排专人巡查路段,防止余留杂物或新倒伏树枝影响通行,切实以“闭环管理”保障路障清理“清得彻底、保得长效”,为后续群众返家、农业生产恢复打通“安全通道”。
台风过境,风雨渐歇,但大沙镇为民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歇。镇党委将持续以网格化管理为“主抓手”,将党员干部、志愿者、村民力量紧密串联,以“不松劲、不懈怠”的担当,全力推动生产生活秩序加速恢复,坚决守护好万家灯火的平安与温暖。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