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务工作者到驻村第一书记,从医学检验科到乡村振兴第一线,来自开平市中心医院的主管检验师马忠校转变身份、初心不改,自2023年驻村以来,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健康中国行动的道路上,用仁心仁术书写着新时代驻村书记的动人篇章。
“驻村处方”第一剂:全心全意为民解忧
脱下白大褂,套上红马甲,戴上黄草帽,田间地头成为马忠校的新战场,他踏遍金鸡镇石迳8个自然村,揣着医学的“较真劲儿”穿梭在村头巷尾,看“望”村民的生活情况,听“闻”他们的家长里短,询“问”他们的急难愁盼,为村庄发展“切”脉诊断。
走村入户时,经常有群众向马忠校咨询病情,他了解到村民对健康服务的迫切需求,全力协调派出单位开平市中心医院与金鸡镇卫生院结对共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在石迳村开展多次健康教育、健康义诊活动,为村民提供疾病筛查、康复指导、健康咨询等服务,建立起村民健康档案80多份,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让开平市中心医院成为村民的“健康靠山”。
2023年11月的“移动体检车进村”服务中,一位村民的体检结果引起随车医生警觉,诊断为肾功能不全。身为主管检验师的马忠校深知病情凶险,当即联系三甲医院专家沟通病情,全程协调绿色通道助其入院治疗,为患者赢得关键救治期。“马书记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书记,要不是他,我这病就耽误了!”患者眼含热泪。
两年来,马忠校多次为村中患病老人、困难户精准对接医院资源,使复杂的就医流程变得温暖顺畅。这份医者仁心,亦自然流淌于日常点滴中,他总是走在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前线”,解决一个又一个棘手难题;他多方筹集资金,动员群众投工投劳,解决道路破损、房屋漏雨等老百姓的“揪心事”;在每一个传统佳节,他总带着村“两委”干部将温暖送到困难户家中……“村民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牵挂的大事。”马忠校说道,他的“驻村处方”,第一剂药便是“让村民安心”。
“驻村处方”第二剂:点荒成金助民增收
乡村振兴既要治病根更要拔穷根,如何帮助石迳村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马忠校的头等大事。
金鸡镇石迳村地处偏僻,远离交通要道,村集体经济薄弱,面对这块“硬骨头”,马忠校并未退缩,他深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命脉,为破解发展难题,他带着村“两委”干部到产业先进的乡村实地学习取经,为石迳村的产业发展拓思路、谋方向。
“咱村虽然多山少田,可这山林就是金疙瘩!”马忠校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商发展大计,经过对石迳村集体资源的反复摸排与精准定位,他将发展的目光锁定在村内一片沉寂已久的山林草地。“现在‘乡村旅游+康养+农业’发展模式成为新风口,我们可以盘活闲置资源,谋划发展森林康养、生态农业等新业态。”马忠校想到。
可是沉睡资源如何唤醒?马忠校展现出医疗工作者特有的严谨与坚韧,四处奔走,与多家投资公司反复接触。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与开平市悦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村中60亩林地草地出租用于发展生态休闲农业,该项目预计能为石迳村带来350万元的投资,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4万元,创造一批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长期以来,受销售渠道匮乏、信息不对称、交通等因素制约,石迳村农产品价格低迷,滞销问题频发。面对优质农产品“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困境,马忠校积极争取派出单位工会支持,为农产品“找出路”。两年间,医院工会结合自身需求,通过村委会批量采购上千份特色农产品礼品袋作为员工福利。这样的消费帮扶不仅促进农民增收,充盈了村集体的“钱袋子”,更是极大提振农户发展生产的信心,也让好产品真正走出乡村。
在马忠校的不懈努力下,石迳村的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村级集体经济从2022年的10万元至2024年的20万元,翻倍的数字背后,是乡村由内而外焕发的蓬勃生机。
“驻村处方”第三剂:党建引领强基固本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驻村初期,2位村委成员由于个人原因相继离职,村“两委”干部出现空缺,组织堡垒亟待加固。于是,在镇党委的支持指导下,马忠校多方探访、倾听民声,成功补选配齐村“两委”班子成员,为基层党组织和石迳村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马忠校深知党建引领是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良方,为带强“火车头”,建设“硬堡垒”,他多次开展“第一书记讲党课”活动,摒弃照本宣科,用“乡音土话”讲理论、宣政策、析村情,点燃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增强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能力。此外,他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开平市中心医院党支部,精心组织“新春送福”“绿美植树”等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建活动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以“红色引擎”凝聚起乡村发展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