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江门市调解协会开平市工作小组成立会议在开平市司法局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工作小组领导机构,开平市公证处当选为组长单位,广东维盛律师事务所当选为副组长单位。开平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黎超华,相关业务股室人员及江门市调解协会(开平市)全体会员出席会议,共同见证开平市调解工作迈入新阶段。
组织成立明方向,凝心聚力谋新篇
作为江门市调解协会在基层的延伸,开平市调解小组聚焦“管理、整合、协同”三大核心任务:一是负责开平辖区内调解协会会员的日常管理与服务;二是统筹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及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多方资源,凝聚调解合力;三是主动配合司法行政系统开展纠纷排查预警、重大疑难纠纷攻坚化解等工作。开平市公证处作为组长单位在表态发言中表示,将切实履行牵头职责,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强化队伍建设,积极吸纳金牌调解员、行业领域专家等优秀人才充实力量;同时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调解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为开平市调解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开平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黎超华对工作小组寄予厚望,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领导贯穿调解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确保发展方向正确;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分级分类培训机制,着力培养专业化调解骨干力量;三是创新工作模式,推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融合,打造具有开平特色的调解品牌,切实提升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织密调解网络体系,夯实基层解纷根基
开平市司法局将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从组织、队伍、能力三方面协同发力,筑牢矛盾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一是不断织密调解网络,形成以司法局为统筹,镇(街)调解委员会为主导,村(社区)调解委员会为基础,企业和行业调解委员会为补充的调解网络体系,涵盖民生、企业、行业等矛盾易发多发领域,实现人民调解服务全域覆盖。二是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健全奖惩管理机制,建立司法协理员队伍,推动调解队伍规范化。结合侨乡特色,组建涉侨调解志愿队伍和银龄志愿服务队,打造“专职+志愿”队伍格局,凝聚多元解纷合力。三是夯实基层基础能力,创新推出基层司法行政业务“导师制”、司法所结对共建机制,发挥“导师团”传帮带作用。通过常态化开展分层分类培训、跟班学习、案例研讨等方式,全面提升调解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
深化多元化解机制,构建协同共治格局
开平市司法局积极推动人民调解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通过搭平台、强协同、树品牌,探索形成“源头预防、多元共治、法治惠民”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一是精准搭建平台。主动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行“综治统筹+多元化解+司法确认”一站式服务。依托开平市公共法律中心,设立开平市“‘一站式’非诉讼纠纷化解中心”,为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二是深化协同联动。持续完善“人民调解+N”融合机制,推动政法各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加强与信访、人社等相关部门以及镇街派出所、平安法治办的沟通协作,构建“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多元解纷网络,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三是打造特色品牌。培育“禾美+”调解品牌,推动法治元素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创新“党建+法治”赋能模式,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深化“人民调解+线上司法确认”,探索“调解+AI”数字化应用,推动调解工作从“经验驱动”向“智慧赋能”转型升级。创新打造“碉楼四式”调解经验获司法部《人民调解》杂志推广,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可复制的开平经验。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调解组织累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303次,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456件,调解成功率100%,完成线上司法确认285宗,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弭在萌芽。下一步,开平市司法局将充分发挥江门市调解协会开平市工作小组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担当作为,以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务实的举措推动调解触角向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全面延伸,持续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为平安开平、法治开平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