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延光,广东开平人,1948年生于广州。曾任第四届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馆馆长,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广州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广州市文联副主席,第八、九、十届广州市政协常委。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画院特聘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曾获第二、三、四届全国连环画二等奖,中南五省书籍装帧插图奖,全国少儿读物冰心奖,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亚太地区图书银奖。历经10年精心创作并由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一百帝王图》、《一百仕女图》、《一百神仙图》、《一百僧佛图》、《一百士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先后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出版了中文版及英文版。

云中鹤 2005
136×68cm

东风 2006
136×68cm

闲云不成雨 故傍碧山飞 2006
136×68cm

李商隐诗意图 2007
136×68cm

崔嵬在云中 2007
136×68cm

晋人风骨 2007
136×68cm
卢延光从唐代张彦远的“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的画论中分析,真正促使“二李”即李昭道、李思训在绘画艺术上起质的变化之人是唐代“画圣”吴道子。是吴道子把表现人物结构的画法引入山水画创作,把墨线变化丰富的用笔用于山水,并把淡墨晕染用于山水之阴阳向背,这样才有所谓“怪石崩滩”的立体效果。
“二李”师法吴道子,把塑造力很强、依循形体结构的行笔方法运用到了他们的山水中,线条也很富于变化,改变了“青绿山水”用色打底的技法,而以淡墨打底,并以墨色分出山体的阴阳向背,这样既可以墨显色,增加色彩对比,又不失墨韵的浑厚,致使展子虔、李思训那种平面山形、层层推远的绘画方法有了水墨意味和中国特色。

云净山浮翠 2007
136×68cm

云气吐纳图 2008
136×68cm

仙曲悠扬舞 白云相待归2009
136×68cm

放牧图 2009
136×68cm

不知道深村里 还有几人家2010
136×68cm

白云无尽时 2010
136×68cm
从传为李昭道所作的《明皇幸蜀图》中,卢延光领会到他所创的艺术特色。卢延光多年从事人物画,在创作《一百帝王图》、《一百仕女图》时,他曾对“六朝三杰”作过深入的研究。他在东晋顾恺之尚存的作品摹本《洛神赋图》卷中,看到了“魏晋风骨”的简古、朴拙、粗放的形式之美,不仅以装饰意味和浪漫情怀为典型特征,更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情趣洋溢在画面之中。
这一时期的绘画处在“尚韵”阶段,因此在形、色方面未能刻意追求,只强调鼓动飞扬的神韵。画中高树如喷泉、如长发,矮树如鸡冠花,山丘如鹅卵石,还有图案化的洛水波纹,虽“水不容泛”、“人大于山”,但那无皴无染的山石林木的勾勒、层层罗列的山形轮廓,却有着宋、元、明、清山水少有的神奇仙境。(摘自贾德江《墨色三千界,瑶池一万重——卢延光“新古典主义”山水画风透析》)

青山无古今 2010
136×68cm

听松图 2010
136×68cm

幽谷滴翠图 2010
136×68cm

飞天 2010
136×68cm

风骨图 2010
136×68cm

晋·袁崧咏菊图 2010
136×68cm

一倾含秋绿 森风十万年2010
136×68cm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之女郎2010
136×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