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先生的本色当行,然而,更让我们打心眼儿佩服是他的师者之风。初始,得知先生来访,我们几个菜鸟抱着瞻仰的心态来观摩。承蒙谢东达馆长的善意包容,我们有幸可以得到陈老师的悉心指导。自从参加工作后,岁月冲刷着我们对美的热情,现在已是徘徊在美术的边缘,手生得很,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但是平易近人的陈老师却没有丝毫的厌弃,从笔法到用墨,深入浅出,细细分析,娓娓道来,让我们这些菜鸟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这种手把手的教导,让我们明白了谢东达馆长所说的“国画讲究师从”的重要性。
陈老师有着严谨的学术之风,又有着诙谐逗趣的一面。作画之余,和我们嬉笑逗乐,玩得不亦乐乎,顷刻间又沉浸到艺术世界里。他既享受艺术,又不为其所役,潇洒淡泊,画如其人,作品厚重而透出清雅,天然且富有趣味。许多艺术的爱好者慕名而来,陈老师更是耐心相待,作画至深夜一两点是闲事,毫无怨言,让我们折服。
于此,我们学到的不只是画理技法,在艺术鉴赏上更是得益不少。在跟陈老师的交流学习中,我们明白到画画也就是画自己,用线条,用墨色,用浓淡来表达内心最细腻的感觉。童趣是孩儿的无邪与乐趣,艺术上的天趣同样让人倾心,那是千锤百炼千转百回的艺术化境,炉火纯青的绚烂归于平淡,如同惊涛骇浪后的风平浪静和细水长流。经不起推敲的行走江湖者内心常戚戚,纯粹的艺术坚持者才能坦荡荡。谨记之,保持一颗虔诚而平淡的心……这些何尝又不是为人的至真之理?
夜色阑珊,美术馆灯火通明,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徜徉在艺术的殿堂里,迷醉不知归路。既有茗茶论道、畅谈古今的写意;又有挥毫雅集、观摩品鉴的雅意;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陈老师要回港了,兰亭雅集告一段落,纵然有再多的不舍,也要谨记着老师的谆谆教诲,坚持画下去,并满心期待下次的聚首,墨色人生依然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