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侨乡开平的校园里,新能源汽车实训室机器设备有序运转,这是学生学技成才的平台,也是开平市机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麦炎东的育才舞台。这位开平汽修专业带头人、南粤优秀教师扎根教学一线27年,以产教融合破解人才培养难题,以跨省协作搭建技能成长桥梁,在大湾区与西部县域之间,勾勒出职业教育赋能人才发展的生动图景。
扎根乡土的职教坚守:27年匠心铸魂育匠才
1998年,麦炎东怀着从教之心来到开平蚬冈镇,27载坚守教学一线,从青涩讲师成长为汽修领域的拔尖人才,创新的“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法”将课堂与车间无缝对接,让学生在拆解新能源汽车电机、诊断智能电控系统的实战中快速掌握技术。近年来,麦炎东指导的学生中,累计18人次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其中3 人斩获一、二等奖。同时,作为省级课题主持人,他首创“五学期双元育人+第六学期顶岗实战”机制,成果入选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集》;其主编的《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等3本教材,成为全省 32 所中职院校指定用书,从教学源头夯实人才技能根基。
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校企携手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
针对职教与产业脱节难题,麦炎东牵头成立“江门市麦炎东技能名师工作室”,联合广汽本田等18家企业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他将企业检测线、智能设备引入校园,开发“汽车美容创业实战”等8门模块化课程,形成 “在校考取中级工证书——毕业即就业”的培养闭环。近年来,学生就业率达98%。其首创的 “企业导师驻校+教师入企实践”机制,累计培养技能人才600余人次,被列为江门市“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
跨省帮扶的人才接力:800公里外的技能扶贫实践
2024年8月,麦炎东响应号召,赴广西天等县职业技术学校任校长,并针对当地产业需求启动系列攻坚行动。一是新增农副产品加工、跨境电商专业,对接开平汽修资源建成“粤桂协作汽修实训基地”,首批培训 100 名师生,推动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二是组织天等县教师赴江门跟岗学习,选派开平骨干教师驻点支教,半年内孵化 2 门校本精品课,提升当地师资队伍专业能力。三是打通“粤桂劳务协作直通车”,首批输送48名毕业生到江门就业,实现 “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帮扶实效,该帮扶实践入选粤桂协作典型案例,并被《广西日报》专题报道,为西部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东部经验。
头雁引领的人才辐射:从“个体突破”到“群体成长”
为进一步发挥“传帮带”作用,深化人才辐射效应,麦炎东将产教融合模式复制到美容美体等专业,与企业共建"订单班",实现学生未毕业即被预订、对口就业率100%。面向江门职教领域,发起“名师带徒”计划,培养30余名骨干教师,其中2人成为省级技能竞赛裁判、1人获 "开平市技术能手" 称号。同时,在广西天等县牵头成立“粤桂职教发展联盟”,推动两地学校互派教师交流10余人次,共享教学资源20余项,形成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人才培育生态。
扎根职教领域27年,麦炎东用改革创新破解产教难题,以协作帮扶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以培养更多技能人才为己任,生动诠释“先锋领跑”的责任与担当。